每到汛期,城市内涝就成了大麻烦,汽车泡在水里、街道变成河道 的新闻屡见不鲜。如今市政设施管理把防汛排涝体系升级当作头等大事,全力提升城市的抗雨 能力。每到汛期,城市内涝就成了大麻烦,汽车泡在水里、街道变成河道 的新闻屡见不鲜。如今市政设施管理把防汛排涝体系升级当作头等大事,全力提升城市的抗雨 能力。
传统的排水
传统的排水管网在极端降雨面前常常力不从心,现在很多城市开始建设 海绵 + 管网双保险体系。一方面,在城市中大量打造下沉式绿地、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。就拿小区来说,改造时会把部分硬质地面换成透水铺装,绿化带做成下沉式,下雨时雨水先被这些 “海绵体” 吸收、储存,就像给城市穿上了吸水衣。另一方面,对地下排水管网进行全面升级,不仅加大管径,还引入智能监测设备。在管网关键节点安装液位传感器,实时监测水位,一旦水位快达到临界值,系统立即预报,同时自动调度排水泵站加大排水量。
一些城市还创新性地建设了 “地下雨水调蓄隧道”。这些隧道就像城市的 “地下水库”,暴雨来临时,先把大量雨水引入隧道储存起来,等雨小了再慢慢排走。比如日本东京的首都圈外围排水道,堪称地下排水工程的 “巨无霸”,能应对超大型暴雨。国内不少城市也在借鉴这种模式,像武汉、郑州等地都在规划建设类似的调蓄设施。
除了硬件升级,市政管理部门还完善了防汛应急机制。组建专业的防汛抢险队伍,定期开展应急演练;与气象部门建立实时联动,提前获取精准的降雨预报,在暴雨来临前就做好泵站调试、井盖加固等准备工作。通过这些措施,城市防汛排涝体系的韧性大大增强,让市民不再担忧。